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有機食物的介紹,何謂有機食物

http://www.e-ok.com.tw圖片來源:網路。
 

近年來常常可以在電視新聞報導中,看到許多報導都是有關於食品安全的問題,許多看似安全的食品,卻都被檢驗出產品本身有問題,像是添加了有害人體的化學成份等等,這些有害人體的物質,常被不經易的就吃進肚子,雖然短時間內不會對我們的身體引起任何明顯的影響,但是長年累月的吃進這些有害的物質,卻是在無形中慢慢的累積我們身體裡的毒素,所以我們在挑選食品、食材上,必定要更加謹慎,不彷可多吃一些綠色有機的食品,可減少化學物質進入體內,相對百病自然少,身體也就更健康,不容易生病了~

 

有機食品一般分為廣義的定義及狹義定義:

  • 狹義的有機食品定義如下所述:
  • 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沒有使用非天然的化學物質或有機物質,如農藥(即殺蟲劑、除草劑等)、化學肥料等。
  • 加工過程沒有使用化學添加物。

所以不論是有機商家的餐飲食品商品,或家中庭園自產的天然蔬果,以及野外採集蔬果野生動物,只要是100%天然的,都可以稱作是有機的。

長久以來,隨著科技進步、商業發達,食品從種植到量產,都經過了基因改造及化學加工,以追求經濟利益,進而忽略了對人體及環境的影響及潛在傷害。

因為對環保及健康飲食的意識漸漸抬頭,在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已經有立法嚴格的認證標準,來把關上市貨品;沒有通過認證而自稱有機上架販售,即是違法。但是國際上具備公信力認證標準至今仍然提不出來,導致現行認證機構組織仍然沒有一套可追溯性標準可依循;因此常常有認證機構球員兼裁判的弊端發生,公信力薄弱;標準制定者、生產者與消費者對有機的明確定義,都還沒有共識,引起許多爭論。其主要原因仍是狹義的有機概念迷失,而只能稱作無毒害殘留食品。

當前,有機是一個概念與廠商對商品炒作潮流,除了訴求天然的健康飲食,還要求不破壞自然環境(農地土壤水源),注重生態,以達成人與自然的共生永續為原則,當然,這仍只是狹義的無毒物殘留概念。

廣義的有機定義:

廣義的有機定義是不論天然或人工加工合成的碳氫化合物,都可稱為有機化合物或有機質;因此,該類碳氫化合物又稱有機化合物,只要不對人類、動植物、生態造成危害、毒害、致癌、致畸形等都可稱為廣義的【良性有機化合物】,農作物利用良性有機化合物作為肥料或農藥栽培管理,包括天然有機肥、即使是人工合成化肥、無毒農藥殺菌劑、殺蟲劑只要沒有上述危害,都應能定義為有機栽培,生產有機農產品食品。

然而,癌症的病患年齡層也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有可能來自於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生活中不健康的飲食觀念,或者是不規律的生活方式所造成。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該如何預防呢?

 
預防癌症的秘訣~


預防癌症的秘訣十分簡單,就是常吃鹼性食物以防止酸性廢物的累積,因為酸化的體液環境,是正常細胞癌變的肥沃土壤,調整體液酸堿平衡,是預防癌症的有效途徑。

A)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限酒。吸煙,世界衛生組織預言,如果人們都不再吸煙,5年之後,世界上的癌症將減少1/3;其次,不酗酒。煙和酒是極酸的酸性物質,長期吸煙喝酒的人,極易導致酸性體質。
B)
不要過多地吃鹹而辣的食物,不吃過熱、過冷、過期及變質的食物;年老體弱或有某種疾病遺傳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堿量高的鹼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C)
有良好的心態應對壓力,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可見壓力是重要的癌症誘因,中醫認為壓力導致過勞體虛從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內分泌失調,體內代謝紊亂,導致體內酸性物質的沉積;壓力也可導致精神緊張引起氣滯血淤、毒火內陷等。
D)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多在陽光下運動,多出汗可將體內酸性物質隨汗液排出體外,避免形成酸性體質。
E)
生活要規律,生活習慣不規律的人,如徹夜唱卡拉OK、打麻將、夜不歸宿等生活無規律,都會加重體質酸化,容易患癌症。應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保持弱鹼性體質,使各種癌症疾病遠離自己。
F)
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農作物,家禽魚蛋,發黴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綠色有機食品,要防止病從口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